欢迎访问泊头市久兴塑业有限公司! 店铺星级: ☆☆☆☆☆
咨询热线: 0317-804939
药用玻璃瓶特点和残渣去除方法
口服液是近年来药品、保健品、食品一种普遍用的剂型。药用玻璃瓶一般为棕色玻璃瓶。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瓶中玻璃渣清除不干净,口服液废品率很高,有的甚至流向市场,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久兴塑业分析产生药用玻璃瓶内产生残留玻璃渣的原因如下:
1、供应环节。口服液是用外径f18ram壁厚0.8mm的棕色玻璃管烧制而成的,成型过程中瓶底很薄,只有0.2—O.25mm。成型后要经过挑选、退火、检验、装箱、人库和运输等环节。这几个环节中都有破损产生,都会有玻璃渣进人药用玻璃瓶的可能。显然要求供瓶厂家清除瓶内玻璃渣是不可能的。
2、清洗环节。药用玻璃瓶要清洗三遍。第一次用自来水,第二、三次用去离子水,洗瓶机为正置高压喷淋式。由于重力作用,瓶内玻璃渣很少能被冲出。
3、甩干环节。一般采用直进直停式离心甩干机。大部分水滴被甩出,大部分玻璃渣亦被甩出。但由于其工作筒是密封式,筒内存留被甩出的玻璃渣
很多。起动和停车时瓶子与装具问有剧烈碰撞,亦会产生玻璃渣。直进直停产生的振动又会使筒内玻璃渣落人瓶内。特别是那些十分细小的玻璃渣由于瓶内壁水的张力作用会十分牢固地附着于药用玻璃瓶内壁及底部。另外甩干全过程完全人为控制,很难保证每一过程的完全一致性。极难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4、烘干环节,一般烘干设备是2m长电加热隧道式烘干机,设计工作温度为300%。由于设备设计不甚合理且年久失修,热损大,工作温度只有250℃。约有10%的瓶子出炉后瓶内仍有水滴存在。虽然瓶子出炉后有反倒工序,但水的张力作用仍使瓶内较小玻璃渣不能倒出。当然亦存在操作人员不负责任,只倒置而不抖动。根本无法保证玻璃渣全部清理出瓶子。
5、待用环节。药用玻璃瓶从烘干机取出后温度达200%以上,必须放置室内,待其冷却至室温方可使用。瓶置于与之等高的铝盒内,层层加高码放,难免上下层互相破撞,产生新的玻璃渣,落人瓶内。
6、灌封环节。口服液灌封采用自动灌封机,由于设备失修及操作原因时有碎瓶现象产生,突出体现在自动送瓶过程,时有挤碎药用玻璃瓶的现象和封
口过程刀具挤碎药用玻璃瓶的现象。而这些碎瓶产生的玻璃渣有随机器的震动落人瓶内之可能。
7、灯检环节。灯检是口服液生产中几乎是最后把关的环节,设备是灯检机,主要靠操作人员目检。当然此环节不会产生瓶内玻璃渣但若漏检其后果将十分严重。这又与工作用眼的疲劳程度,责任心强弱甚至情绪好坏都有重要关系。特别是那些十分细小,平均直径只有0.5ram以下的玻璃渣一般人员是难以发现的,必须是有较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靖网之鱼 不从手中滑出。
向掌柜 孟经理 提问: